企业名称:河南三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董经理
电话:0371-67705008
手机:13213158282
邮箱:1417913456@qq.com
网址:www.hnswjz.com
传真:0371-67705008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路145号
2021年7月19日起,郑州、新乡、周口等地区遭遇ji端强降雨,引发严重城市内涝,大量在建项目被雨水倒灌浸泡,部分基坑出现局部垮塌、地面沉陷等情况。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次生灾害,保障工地复工复产过程中人民生命财产安 全和建设项目工程质量,
指导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抢险应急处理,降低基坑浸水后安 全风险,特提出洪涝灾害之后质量技术和安 全处理指南,供大家参考!
郑州市质监站建议
郑州市灾后复工复产工程质量技术指南
第 一条 为指导郑州市灾后建筑工程复工复产工作安 全有序开展,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第 二条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城市中在建房屋建筑工程、轨道交通工程。
第三条 应针对不同基坑施工阶段、不同水害情况、不同地质条件等精 准施策,杜绝盲目抢险、盲目复工。
第四条 现场应成立灾后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任组长,全 面负责灾后复工复产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排查、隐患处理等工作。
第五条 现场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复工复产专项方案,方案应报监理单位审批并邀请专家论证,各责任主体应按论证后的方案执行。
第六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详细的复工复产专项技术交底及专项培训工作,确保各级人员在保证自身安 全的前提下,了解复工复产方案,保证复工复产相关工作,安 全有序复工。
第七条 基坑未回填的建设项目,基坑排水前,领导小组应全 面排查施工场地内基本情况和周边环境情况,确保现场具备建筑变形测量的条件,同时采集灾害前的变形测量原始数据。
基坑排水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周边环境情况控制排水速度,现场出现基坑外地面和道路开裂或沉陷、周边建筑物及构筑物开裂或倾斜、周边管线爆裂、基坑支护开裂或变形、变形观测数据异常等情形时,应立即停止排水并应根据危险产生的原因和可能进一步发展的破坏形式,采取控制或加固措施。危险消除后,方可继续排水。必要时,应对危险部位采取基坑回填、地面卸土、临时支撑等应急措施。当危险由地下水管道渗漏、坑体渗水造成时,应及时采取截断渗漏水源、疏排渗水等措施。
基坑排水完成后,应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开展清淤、钢筋拆除及除锈、材料退场等相关工作,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测和专家论证,在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安 全的基础上,进行施工作业。
第八条 基坑已回填的建设项目,地下室或地下车库排水前,领导小组应全 面排查周边环境情况,确保现场具备沉降观测条件,同时采集既有建筑原始沉降观测数据。
地下室或地下车库排水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周边环境情况控制排水速度,加强沉降观测,当既有建筑出现开裂、倾斜现象,应立即停止排水,并应根据危险产生的原因和可能进一步发展的破坏形式,采取控制或加固措施。危险消除后,方可继续排水。
地下室或地下车库排水完成后,应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受泡区域开展清淤、材料退场、配电通风等设备检修等相关工作,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测和专家论证,确保已施工部分结构安 全及主要使用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第九条 建筑装饰装修、建筑节能、屋面工程、安装工程施工的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应组织好现场质量问题排查处理,对于建筑材料、构配件进行相应检查和检测,确保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对于已经施工的相关工程内容开展全 面排查,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将现有质量问题处理完成后,方可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
第十条 轨道交通工程应由建设单位牵头全面排查场内基本情况,包括基坑内存水现状、水位观测井情况及设施设备情况等。
全 面详细深度开展周边环境现状调查,组织对基坑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物、道路、市政管线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并对比水害前后数据。
需要确保现场具备监测条件,监测点需满足监控量测需求,应立即开展基坑本身相关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采集并与水害前进行对比分析,并形成专项分析报告,同时形成专项的复工方案,邀请专家论证方案并及时按照论证结果开展复工。
第十一条 其他有关问题参照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及本技术指南。
本指南自正式发布之日起生效。各参建单位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2021年7月23日
温馨提示:灾后防疫注意事项
一、室外防疫要点:
1、做好粪便管理:及时修复被洪水淹没的公厕、垃圾收集站点的设施,并进行消毒处理。
2、对水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清理和掩埋。掩埋地要远离居住地和距水源50米外,挖坑深≥2米。
3、垃圾消毒:喷洒1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分钟以上。
二、室内防疫要点:
1、水灾后的房屋一定要 彻 底进行杀菌消毒。市民可用消毒液、消毒粉清洗地板和家居用品,尤其是被洪水浸泡过的物品,灭杀细菌。
2、注意衣物用消毒液做一次彻 底的消毒,然后放在烈日下曝晒从而达到二次消毒。
3、加强室内除湿,有条件的可以使用除湿机,也可以利用空调器的除湿功能进行除湿。
三、水源与饮食安 全:
1、不要喝生水,应喝开水或桶(瓶)装水。
2、食物:切忌食用被浸泡食物。
3、加强餐具的消毒,把洗净的餐具放在沸水中,煮沸5分钟。
发现传染病人,要立即报告疾控中 心,以利及时处理,防止蔓延扩散。
郑大综合设计研究院建议
基坑工程浸水处理技术指南
1 前言
由于近期河南省郑州、新乡等地区遭遇ji端强降雨,城市内涝严重,大量基坑工程被雨水冲刷或浸泡,部分基坑出现局部垮塌、地面沉陷等情况。为指导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抢险应急处理,降低基坑浸水后安 全风险,我司提出基坑浸水后处理技术指南。
2 基坑浸水后工作流程
基坑浸水后,建设单位可参照以下流程开展后续处理工作:
1、基坑周边采取防排水措施,避免周边继续积水或雨水继续流入基坑。
2、基坑现状调查及查勘:
1) 基坑现状影像资料;
2) 调查周边垮塌、地面沉陷、积水深度等情况;
3) 收集基坑支护、降水施工现状,前期变形情况,周边建筑物、管线资
料;
3、启动应急监测措施,在事故区域增设临时监测点,监测内容应包括;
1) 设计要求的变形监测项目(如沉降、水平位移、周边建筑变形、道路管线位移等);
2) 已建地下车库竖向位移(包括沉降、上浮);
3) 基坑内外侧地下水位。
4、启动应急预案,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5、召开专项专家咨询会,确定后续抽水方案及加固方案等。
6、由相关单位编制抽水、加固方案,组织现场实施。
3 基坑应急处理措施
1、根据变形监测及现场情况,整体无坍塌风险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时可
对局部发生的孔洞、坍塌采取处理措施,处理方法如下:
1) 浅部土体形成渗流通道,坡面出现漏水孔洞,应先寻找水源并截断, 局部增加变形监测点,根据变形监测数据确定深度及范围,采取注浆处理。
2) 地面产生塌陷,对塌陷部位回填泡沫混凝土、砂袋,并在坍塌影响区
域内布置注浆孔注浆。对该部位锚杆、土钉进行检测,必要时增加锚杆或土钉。
3) 浅层局部滑移采取卸载、回填、增加锚杆、注浆等措施。
2、基坑已坍塌或基坑变形超过报警值影响周边环境安 全时,可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局部卸载,堆土或砂袋反压。如采用堆土或砂袋反压时,建议回填高度不低于 2/3 基坑深度,上口宽度不小于 5m,根据变形监测结果,必要时增加回填宽度及高度,直至变形稳定。变形稳定后对基坑安 全进行检测、评价、加固。
4 基坑及地库浸水处理措施
1、既有地库浸水
1) 基坑外侧既有地库外侧因积水或雨水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或肥槽浸水,地库外水位超过抗浮设计水位。车库内抽水时,需控制车库内外水位差,水位差建议不超过 1m,必要时可在地库外侧设置降水井。
2) 基坑内外已建地库内积水对建筑地基基础产生一定影响,建议勘察单位
主体结构设计单位进行复核:
(1) 地基土泡水引起的强度减弱;
(2) 特殊土(如杂填土)地基浸水后固结引起的桩基负摩阻力及底板下空
洞;
3) 地库肥槽回填土浸水后发生沉降,可在肥槽内设置集水坑明排或设置降水井,排除积水后在肥槽内设置注浆管注浆加固。
2、基坑浸水
1) 基坑积水较少,抽水对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且无其他风险源时,
尽快排出积水。
2) 基坑内积水较深,抽水对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且无其他风险源时,应有组织排水,建议每天排水水位降深不大于 1m/d,减少坑内外水位差, 降低渗流对支护结构的影响。抽水期间应加密基坑变形监测,必要时对周边建筑及支护结构进行加固或应急抢险措施。
3) 坑内积水较深,抽水对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或有其他风险源时,应制定抽水方案,进行抽水风险评估,按抽水方案进行有组织排水,建议每天排水水位降深不大于 0.5m/d,减少坑内外水位差,降低渗流对支护结构的影响。
如基坑距离建筑物较近,可在建筑物远端设置降水井,减少地下水渗流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影响。抽水期间应加密基坑及周边建筑、构筑物变形监测。必要时对周边建筑及支护结构进行加固或应急抢险措施。
4) 坑内出现管涌
由于暴雨造成短时间内坑内外水位差急剧变大,造成坑内管涌。对坑内外水位进行监测,具备条件时可进行坑外降水,坑内有序排除积水,管涌点采取反滤压重措施。管涌对地基基础有影响时,应对管涌孔洞进行处理。降排水期间应对周边环境和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加密监测。.
5) 其他
(1) 原设计有降水井时,坑内积水排出时可根据情况启用降水井。
(2) 排水期间如出现局部垮塌、孔洞、变形突然增 大等情况时,应减缓排
水速度或停止排水并采取针对性应急措施。
(3) 坑内抽水应经过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排水口,防止堵塞排水管线。坑
底泥浆应单独处理。
5 其他建议
1) 排查周边市政管线,对渗漏的管线进行处理。
2) 坡顶、面层裂缝应及时修补;
3) 临近建筑物变形较大影响结构安 全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3) 基坑坍塌或坍塌风险较高区域,应采取相关安 全提示措施。
4) 建设单位应做好媒体及其他平台沟通工作,减少不良影响。
5) 应做好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和基坑周边业主的安抚和赔偿工作。
徐辉设计建议
关于持续强降雨后建筑安 全问题的建议
今年 7 月份中下旬以来,我省多个地区连续遭遇持续的强降雨,造成多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目前已严重影响到大家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财 产损失。为顺利渡过当前的困难时期,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我司从多方面提出了一关、于在持建续项强降目雨注后意建事筑项安 全问题的建议,供参考: